【行业聚焦】国内外锻造行业模具使用寿命的差距因素有哪些
我国模锻用模具平均寿命仅为国外先进水平的1/2-1/3。所谓模具寿命是指一套新模具从安装、生产、直到失效需要翻新前所生产的锻件数量,一般称正常寿命。模具失效后经多次翻修的寿命之和为总寿命。提高模具总寿命可节约模具材料(占模具成本的15%~40%),因此提高模具总寿命也是降低锻件成本的重要措施。下面就由中山华氏模具钢来分析下国内外锻造行业模具使用寿命的差距因素有哪些?
1、模具加工工艺不成熟
部分企业为了提高模具寿命,选择价格较高的模具钢材料,但使用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对材料性能了解不够,热处理工设计不合理。
2、模具钢质量不稳定
模具钢质量质量不稳定,同一种锻件,一段时间性能好,一段时间性能差,造成企业频繁更换模具,给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3、成形模具外轮廓尺寸设计方面
在精益生产方面,日本模具企业常见成形模具高度尺寸偏小。模具尺寸减薄,是有特殊的工艺保证的,如对模座地模具接触面平面度、相关设备工况及操作人员水平的高要求等。大幅度减小模具高度,目前在国内锻造企业推行困难。
4、模具润滑剂的使用
锻造条件的不同,生产不同种类的零件,润滑剂的选择差异很大。例如:生产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润滑剂选择不好,会导致诸如充不满模膛和降低模具寿命的各种问题的出现。目前国内锻造模具润滑剂可选择的品牌和种类较少。
5、模具评估方法不足
国外同行更加注重细节的分析研究,如模具使用情况模拟,锻造全过程试验数据分析,评价润滑剂性能试验的方法,模具寿命的模拟预测等。
6、模具使用方法不当
与模具寿命有关的使用及维护方面有:模具的安装精度、设备类型及其精度、润滑和冷却条件、预热温度及其均匀性、操作的规范性、氧化皮和污物清理、保存方式及其环境以及维修等,这些方面国内锻造企业做得不够细致,与国外锻造企业有差距,模具寿命受到很大影响。
锻件的交货周期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锻件的交货周期直接接受模具制造周期及其寿命的影响。模具寿命长则节约了更换和维修模具的时间,缩短锻件交货周期,可以按时或提前交付锻件。
模具寿命是模具材料、设计和制造水平(含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及使用、维护水平的综合反映。模具寿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水平,同时也反映锻造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